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空战有哪些?
不列颠之战,又称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对英国发动的一次空中进攻。1940年6月占领西欧大陆后,德军于7月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该计划要求作战行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第二阶段包括登陆和占领。
8月1日,希特勒发布命令,要求德国空军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略制空权,支持海上登陆作战。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认为,仅靠空中进攻就可以迫使英国投降。
希特勒还认为,西欧大陆上的英军已被击败,实力大大削弱。
通过战略轰炸和政治诱因投降并获得空中优势是有可能征服英国的。
德国投入了约2,400架战斗机(驻扎在53个基地,最近的基地距离英国本土仅32公里),分为三个空军舰队:第2空军(司令A.凯塞林),驻扎在法国东北部和荷兰,比利时;第3空军(指挥官H.斯佩勒),驻扎在法国北部和西北部;第五航空队(指挥官H.-J.Stumpf),驻扎在挪威。
第2、第3航空队为主力,第5航空队仅有部分参战。
英国空军拥有近700架战斗机、2000门高射炮和500架轰炸机。
但它拥有发达的航空工业、强大的飞机制造能力和新发明的雷达。
从而显着提高其防空能力。
第一阶段(1940年7月10日—8月12日)攻击英吉利海峡和英国南部港口的英国舰艇,引诱英国战斗机参战,确定英国空军的兵力部署和防空能力,并测试自身突防能力。
7月10日,德国空军开始攻击英国车队,8月8日、11日、12日对波特兰、韦茅斯、多佛、朴茨茅斯、怀特岛等军港发动大规模袭击。
英国战斗机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以小队形式发起攻击。
德国损失了286架飞机,英国损失了150架。
第二阶段(1940年8月13日-6.9.)攻击了英国空军的基地和雷达站,以发现并摧毁英国空军的主力。
8月13日至23日,德国空军组织了五次大规模轰炸袭击。
8月13日至14日,德国飞机出动了485架次轰炸机和1000架次战斗机。
15日,战斗机出动1270架次,轰炸机出动520架次,摧毁了12个空军基地、7个飞机制造厂、多个雷达站和油库。
24日,伦敦遭到轰炸(作为报复,英国飞机于第二天夜间袭击了柏林)。
从8月24日到9月5日,德国飞机每天有千余架次攻击英国机场。
英国损失战斗机186架,虽然击落德国飞机380架,但元气严重受损,状况危急。
第三阶段(1940.9.7~10.31),德国空军改变攻击目标,全力轰炸伦敦。
英国空军得以松口气,不列颠之战出现转机。
9月7日,超过300人遭到袭击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抵达伦敦。
随后进行了八天的连续轰炸,其中涉及数千架飞机。
伦敦多地发生火灾,王宫中弹,居民伤亡惨重。
不过英国战力得到了休息,战斗力很快就恢复了。
英国陆军建立了以战斗机、高射炮、雷达、探照灯、拦截气球等为主的防空体系,防御能力逐步提高。
德国飞机损失惨重,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原定9月21日的登陆计划不得不取消。
10月12日,希特勒下令推迟“海狮”计划。
第四阶段(1940.11-1941.5)继续轰炸伦敦等主要城市,以隐蔽攻击苏联。
主要方法是夜间轰炸。
11月14日,考文垂遭遇夜间袭击,对该市造成广泛破坏。
此后,轰炸逐渐减少。
1941年5月,德国空军主力调往东线后,停止轰炸英国,不列颠战役结束。
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最激烈的四个月里,英国空军击落德国飞机1733架,受伤643人,损失己方飞机915架,死伤14.7万人(其中14.7万人)。
英国飞机(占德国战斗伤亡总数的20%)和超过100万间房屋被毁。
这场战役是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失败的战役,未能达到征服英国的预期目标。
英国成为未来欧洲抵抗运动和盟军在欧洲大陆反攻的基地。
因此,在进攻苏联之后,德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状态。
德军惨败的主要原因是:“海狮”计划本身的不成熟、战略领导的失误以及战役中意图的反复转变。
这场战斗证明,战争初期的防空作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条件下,要产生影响,首先必须取得制空权。
航空兵是争夺制空权的主力。
然而,只有通过其他力量的协调才能取得胜利。
空战决定胜负时代到来
空战将决定胜败。战败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明飞机以来,战争的性质已经从二维变成了三维。
陆军、海军和空军的随机整合丰富了参谋人员和指挥官的军备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的性能迅速提高,型号也越来越多。
二战末期,出现了喷气式飞机。
随着战斗机飞得越来越快、飞得越来越高,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空中优势不断增强。
随着精确装甲的出现,制空权的控制往往等同于“名义上”攻击敌方目标的能力。
空对空攻击不同于陆对海攻击。
为击中空中目标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面高射炮需要发射数千发子弹才能击落敌机。
在现代战争中,需要数十枚地空导弹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谁掌握了制空权,就等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以现代三场战争为例: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尤其是科索沃战争,持续了78天的驻南斯拉夫美军根本抵挡不住战火,最终不得不解体。
在这场战争中,世界第一次见证了隐身战机+精确制导武器组合的威力。
南斯拉夫的防空导弹和预警雷达在无法探测到目标位置的情况下被摧毁。
反辐射导弹可以基于电磁波精确打击雷达。
海湾战争和后来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又推出了另一致命武器,那就是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
这两种武器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即将被摧毁的战略轰炸机,还可以丰富空袭能力。
B-52H战略轰炸机携带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防空火力圈外无法受到攻击。
该型导弹在伊拉克领空外攻击是不可能被拦截的。
对伊拉克地面目标的唯一作用是隐形打击。
现代战争中,控制制空权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完成超视距攻击和反制。
三军武器中,飞机是唯一能够实现超视距打击的武器。
由于超视距攻击是现代战争的核心,空中优势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空中优势在现代战争中非常重要,但要真正战胜敌人,还需要地面部队的配合。
毕竟空降兵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军团作战,所以坦克和地面部队永远不会被淘汰。
地面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将会减弱,其重要性也会大大降低。
正所谓物极必反,制空权的争夺将会走这条路,随着太空强国的出现,未来的天空之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广阔的海洋,它们将是下一个星辰热土,各国下一个焦点。
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
1.在英国空战中,德国试图获得对英国的制空权,但失败了。结果就是“海狮行动”的破产。
2.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国对苏联机场发动空袭,摧毁了2000架苏联飞机。
一天之内就有飞机并获得制空权。
3.美英空军对德战略。
轰炸吞噬了德国的军事潜力。
4.在诺曼底登陆之前,针对法国运输工具的空战导致法国北部的交通瘫痪。
德国未来反应迟缓,军队将无法前进。
5.太平洋战场,拉鲍尔海。
空战中,每天有超过20万日军被困在拉巴埃拉并遭到轰炸。
6、李梅大火烧毁了东京,将日本夷为平地。
7、台湾海空战,以前是日本空袭。
莱特湾8.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空军。
秘密袭击埃及,夺取制空权9.贝卡谷地空战,93:010。
越南战争中的滚雷、后卫等空战,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11.第一次海湾战争。
12、科索沃战争,大家都是靠空军,不靠陆军作战。